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

8月11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简称沈阳生态所)召开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简称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年度会议,会议线上线下同步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重点实验室处处长潘韬、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处处长任小波等主管部门领导参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林科院)张守攻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贵瑞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院士、中国林科院刘世荣院士、沈阳生态所朱教君院士、兰州大学贺金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闫俊华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于海鹏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白娥教授、中山大学储诚进教授等应邀出席;实验室共建单位中国林科院院长汪阳东、科技管理处处长符利勇、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张怀清、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科技处处长兼实验室副主任王晖研究员参加会议;沈阳生态所副所长方运霆研究员、副所长兼实验室副主任王绪高研究员、科技处处长兼实验室副主任孙涛研究员、实验室副主任杨凯研究员以及实验室固定人员和研究生等70余人参会。

会议由孙涛、傅伯杰分段主持。潘韬代表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首先讲话,他表示重点实验室在近两年建设期取得良好进展,希望实验室抓住全重调整的机遇,在学术委员会专家指导下,谋划未来两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做好迎接科技部新一轮评估的准备,争取早日纳入全重序列。任小波代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充分肯定了实验室组建以来在科技项目、人才引培、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他强调实验室建设目标是为了解决森林生态与保育领域的国家重要需求,建议实验室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聚焦国家需求争取重大任务、充分利用野外台站产出落地性成果。汪阳东表示中国林科院将继续与沈阳生态所保持紧密合作,面向森林生态与保育关键需求,联合打造国际一流水平实验室,为国家森林生态建设提供高质量科技支撑。朱教君代表研究所致辞,对重大项目争取、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与智能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扬。特别感谢中国林科院对实验室长期以来的鼎力支持,希望通过主管部门出台院部共建机制,破除实验室跨部委共建发展的体制壁垒。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主任的年度进展报告:实验室自2024年启动建设以来已争取中国工程院科技战略咨询项目(学部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基金委重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等若干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选题建议已通过院党组审议,在 Nature(通讯作者)、Nature Climate Change、PNAS、The ISME Journal等 SCI 期刊发表论文252篇,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第五届“科苑名匠”、中国科学院青年国际合作伙伴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梁希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项22项,提交6份咨询报告被国家林草局等部门采用。郝广友、闫涛、高添和张怀清研究员分别围绕重点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做专题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对实验室组建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三北工程是十五五的重要方向,需重点关注三北工程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突破与示范的转向;实验室应仔细梳理共建单位的研究成果,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南方地区,涵盖我国主要区域森林类型,从全国尺度上丰富研究内容;加强森林四库联动提质增效研究,推动森林“四库”更好联动、为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加强高值化利用、林下经济等成果产出,促进技术成果落地;通过设立开放基金、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式促进共建单位合作;继续扩充高层次人才队伍等。

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在总结时强调指出,未来2年工作重点是要早日冲击进入到全国重点实验室序列,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从生命过程到生态过程到环境过程,再到管理过程的纵深研究,体现实验室的特色和优势。

最后,朱教君对各位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达了衷心感谢。表示后期在推进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将做好相关意见建议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人才和平台建设,国家需求和学科方向有机结合,推进重大项目争取、重大成果产出,力争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与保育领域国际一流实验室和高水平人才汇聚高地,为加快抢占森林生态与保育领域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实支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