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中国科学报】最是红柳留人心 不妨长做戍边人——记2019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李世英

撰稿: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1-21

  1月的新疆石河子澄澈干冽,时不时飘起的雪花加快了人们的脚步。忙完一天工作,来自辽宁大连的援疆人员聚到一起,开始与下一批援疆干部交接工作。 

  “新疆怎么样啊?”新来的援疆干部问道。 

  一旁的老人马上回答:“李世英最有发言权,他都来新疆9年了。” 

  坐在一旁的李世英摆摆手默不作声。李世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高级工程师。2011年,46岁的李世英作为大连市第一批援疆干部,来到石河子市,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集团)挂职担任总工程师。 

  这一待就是9年,技术人员援疆的期限是一年半,这期间李世英5次申请延期,人称援疆钉子户2019年年末,跟往常一样,他没有跟妻子商量,提交了第6份《本人继续援疆申请书》。 

  援疆“钉子户” 

  为何6次申请继续援疆?这里究竟有什么令他牵挂不舍? 

  “搞化工不是个简单活,项目牵涉多方,工程建设工期长。每次援疆到期几乎都面临一样的情况,手头工作都没做完,并且是正需要人手的时候。我就想继续把这个项目做好、做完美、做成功。”李世英告诉《中国科学报》。 

  李世英所在的天业集团是国内氯碱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拥有15000名员工。天业集团也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刚到天业集团时,正值企业的转型期,找到一条产业创新之路的重担落到李世英肩头。 

  在深入调研论证后,李世英提出了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建议,并催生出天业集团第一个科技前沿项目——利用电石尾气生产乙二醇。“一定要用电石尾气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乙二醇,以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也是天业集团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最有力的证明。”李世英暗下决心。 

  当时,这一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尚无经验可循, 李世英率队攻关,马不停蹄地在各个城市奔波,寻求合作。有一段时间,看着工作没有进展,李世英心急如焚,着急上火引发的牙疼让他整宿睡不着。 

  科技攻关困难重重,一套设计方案实施失败后,李世英和团队立即再设计一套方案。一次次失败,一步步总结,一点点积累技术创新经验。 

  抱着屡败屡战的决心和人定胜天的信心,团队终于成功打通全工艺流程,摸索出最佳生产方案。用时一年半,天业集团完成了世界首套电石炉气深度净化制乙二醇项目,并于2013年初推动5万吨电石尾气制乙二醇项目顺利投产。 

  这一仗打得漂亮,但大连技术人员的援疆期限是一年半,这也让李世英错过归期。 

  然而,这样的“仗”一个接一个,像戈壁上的红柳一样留住了李世英——他的归期也一再无期。 

  “很多年轻毕业生不愿意来新疆,李世英一待9年,并干出了一番成绩,他不仅是援疆‘钉子户’,也是天业的一面旗帜,鼓舞着年轻人的士气。”天业集团董事长宋晓玲说。 

  “坑人”的李世英 

  “李世英太‘坑人’了,总是先斩后奏,连蒙带骗,我已经习惯了。”李世英的妻子王燕说。 

  2010,国家要求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辽宁大连市对口援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 

  领导找到李世英,说对口援疆需要一名懂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希望他去。李世英回家征求王燕的意见,王燕并没有同意。没想到,李世英直接抛给妻子一句:我是最合适的人选,你不要阻挡我进步。 

  我是个凡事不挂心、不操心的人,以前家里家外的事啥也不会,自从李世英走后,我就像重新活了一回,凡事亲力亲为。王燕说。 

  结婚30载,1/3时间分隔两地,王燕说她这些年被磨得也没脾气了,“只是希望他注意身体,不要喝生水。他的结石很严重,胆上都长满了,肾结石也有了,手术一再延期。而他总能找到理由,说手术后恢复也需要一两个月时间,项目等不了”。 

  王燕担心的还有不少: 

  “住采光不好的一楼、大冬天穿单裤单鞋、喝生水、衣服晾在餐桌上……就为了图方便、省时间。 

  这期间李世英缺席了家庭、亏待了身体,还耽误了自己在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生涯。 

  李世英很少在大连的同事面前提及新疆的工作,同事们也不了解消失这几年他究竟在研究什么,因此他的职称一连5次都没评上。”王燕说。 

  直到2019年,李世英获评全国“最美支边人”后,他的事迹为全所所知。在职称评审中,李世英高票通过,终于评上了高级职称。 

  时间是公平的,将近乎所有精力投入到援疆工作的李世英硕果累累,通过牵线搭桥推动天业集团和大连化物所共同建立了联合催化中心;帮助天业集团与荷兰阿克公司、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启技术合作;推动华东理工大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为天业集团培养了82名工程硕士研究生…… 

  “宁愿生命透支,不能让使命欠账。”李世英说:“将大连化物所的最新技术、最新成果已经成功地引入到新疆、引入到天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我的使命。” 

  自从丈夫援疆后,王燕每年都来一趟新疆,至今已9年。“这9年新疆变化太大了,有些地方的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再来都认不出了,这样一想,李世英做的确实是有意义的事。”王燕说。 

  “来边疆我才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祖国” 

  3700公里,大连距石河子的距离,往返需要一天的时间。石河子冬天雪多,飞机经常落不下来。但石河子有种魔力,一般人不愿意来,但来的人又舍不得走。李世英和他的援友们就是如此。 

  “来新疆的时候我女儿刚出生,现在两岁了,不知道回去还认识不认识我。” 

  “来援疆谁都有顾不上的时候,儿子高考我缺席了。” 

  “母亲在ICU抢救了十几个小时,我没赶到身边。” 

  为什么不回去呢?如果可以再次选择还会再来吗? 

  援友们没有半刻迟疑:“来,新疆需要我们。” 

  李世英则说:“我感恩这次经历,来边疆我才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祖国。也是在这片热土,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石河子是一座年轻的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带着三五九旅创造南泥湾的王震将军入疆,担负起垦荒戍边的双重任务,誓把石河子变成第二个南泥湾,石河子由此建城。 

  昔日在战场保家卫国的军队变成了搞大生产的兵团,李世英常常感慨当年军队入疆并世世代代扎根大漠的情景。 

  新时代,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从2010年到现在,全国19个援疆省市先后选派近9万人次干部踏上新疆。他们成为助推新疆事业全面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仅2019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就实施援疆项目1935个。 

  李世英总说,在苍茫的人海里,我是微不足道的一个。 

  2017年,远离家人的李世英多了一个亲戚,他与石河子当地中学生努尔曼古丽结成“亲戚”,关心努尔曼古丽的生活和学习,给她过生日,为她买新衣服和学习用品,给她讲民族团结的故事……努尔曼古丽一见到他,就亲切地叫“汉族爸爸”。 

  李世英宿舍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摆件”基本都是这个“女儿”亲手做的,李世英也逢人就提自己有个聪明乖巧的女儿。“你看这是我女儿给我做的贺卡”“你看这是我女儿送我的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你看这是我女儿编的笔筒”…… 

  大连到石河子,蔚蓝到深黄,上千的日夜里,李世英这样的援疆人远离了家人、朋友、同事,将近乎全部的精力投入新疆建设中,他们像红柳一样守卫着祖国,在这里结下了亲戚,结交了援友,培养了徒弟学生,拥有了第二故乡。